乙酰壳糖胺:自然界中的多功能氨基糖
发布时间:2024-10-28 点击数:53
乙酰壳糖胺(N-acetyl-D-Glucosamine, GlcNAc)化学名称是 β-(1→4)-2-乙酰氨基-2-脱氧-D-葡萄糖,作为自然界重要的氨基糖,存在于多种生物体中,例如虾蟹壳和真菌细胞壁。乙酰壳糖胺是糖胺聚糖的组成部分,结构类似关节软骨组织,被认为对关节健康有益。而在各种皮肤护理产品中,如化妆水、膏霜、乳液、面膜等,具有内外保湿和美白搭配的特性,使其得以广泛应用。
中文别名:N-乙酰氨基葡萄糖,N-乙酰葡萄糖胺
CAS: 10036-64-3 / 7512-17-6
分子式: C8H15NO6
分子量: 221.21
外观: 白色或类白色粉末
熔点: 211 º C
比旋光度:42 º (c=2,water,2 hrs)
储存条件: -20º C
包装规格:1kg 25kg (化妆品级、食品级)
乙酰壳糖胺功效
保湿作用:乙酰壳糖胺具有优秀的保湿性能,能够吸附并锁住水分,增加皮肤的水含量,使肌肤保持湿润状态。研究发现,乙酰壳糖胺在使用4周后,可以使皮肤水合作用提高15%,增强肌肤的保湿能力。
减少细纹:通过刺激胶原蛋白的合成,乙酰壳糖胺有助于提升皮肤弹性,减少细纹和皱纹的形成,使肌肤看起来更加紧致。
改善色素沉着:乙酰壳糖胺能够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减少黑色素的生成,有助于淡化色斑,减轻紫外线引起的肤色不均,从而提亮肤色。
天然角质调节:通过与CD44受体的结合,调节角质细胞的粘附和代谢,促进老化角质的自然脱落,保持皮肤表面的健康更新。
美白效果:临床研究中,使用2%乙酰壳糖胺 + 4%烟酰胺的组合,对面部色素沉着的减少作用更明显,对抗紫外线引起的肤色加深。
抗氧化:乙酰壳糖胺具有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如对DPPH的清除作用,有助于抵抗氧化应激,保护皮肤免受环境因素的伤害。
修护肌肤:因其较小的分子量,乙酰壳糖胺能够快速渗透皮肤,促进伤口愈合,对皮肤有修复作用。
增强皮肤屏障:它能促进皮肤表皮细胞合成透明质酸,加强皮肤屏障,减少水分蒸发,提高皮肤的保湿能力和防御外界刺激的能力。
化妆品行业应用
乙酰壳糖胺是一种保湿剂,具有良好的透皮吸收性,能够提升皮肤的水合能力。它通过促进皮肤的水合功能,成为各种化妆品配方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成分。还被用于与透明质酸和聚谷氨酸钠等成分结合,进一步增强保湿性能及屏障修复功能。
乙酰壳糖胺在美白方面表现出色,能够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减少黑色素的合成,从而改善面部色素沉着。它还可以与烟酰胺等成分协同增效,进一步提升美白效果。此外,乙酰壳糖胺还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保护皮肤免受自由基的损害。
在多重壳聚糖舒缓组合物中,乙酰壳糖胺与其他成分如羧甲基脱乙酰壳多糖、羟丙基脱乙酰壳多糖和槐花蕾提取物共同作用,显示出优异的保湿、褪红、美白和修复功效。这些成分之间存在潜在的相互作用,能够协同增效,温和不刺激皮肤。
乙酰壳糖胺在护肤品配方中的应用价值日益凸显。研究表明,通过优化乳化系统,可显著提高其经皮吸收效率。该化合物不仅具有出色的保湿功效,还能促进胶原蛋白合成,并有效改善皮肤色素沉着问题,实现多重护肤功效。
乙酰壳糖胺在化妆品和皮肤科领域展现出显著应用价值。研究表明,其能有效改善因衰老和外部损伤导致的皮肤状况,并对指甲和头发的健康维护具有积极作用。通过特定配方,可针对性解决多种美容问题和皮肤疾病。
含乙酰壳糖胺的配方在化妆品和药品中主要用于皮肤去角质和保湿。研究证实,该化合物能有效促进皮肤角质层更新,同时提供持久保湿效果。其配方中往往还添加其他协同作用的氨基糖类物质,以增强产品功效。
乙酰壳糖胺(NAGA)通过脂基纳米颗粒(NLC)递送系统在化妆品应用中展现出显著潜力。采用热均质工艺制备载药NLC,并通过激光散射、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等方法进行表征。临床评估显示,该系统不仅提高了NAGA的经皮渗透性,还在健康志愿者中呈现出显著的美白效果,能有效改善皮肤色素沉着。
乙酰壳糖胺已获得欧盟化妆品COSMOS有机认证,表明其在安全性方面得到了国际认可。
医药领域应用
乙酰壳糖胺在高血压防治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临床评估证实,其在降压药物和保健产品中的应用既安全又有效,无明显毒副作用。这为开发新型降压制剂提供了重要的活性成分选择。
在性障碍的预防方面表现出色,乙酰壳糖胺效果显著,配方便捷,且副作用极小,成为该领域的重要处理药物。
乙酰壳糖胺在药物处理中展现出对心脏和脑缺血的显著效果,它能有效提高缺氧环境下的存活率,显著减轻脑水肿及相关神经系统症状,为抵抗缺血缺氧带来的损害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制药和医疗保健行业中,乙酰壳糖胺被用于开发静脉曲张的药物和产品,其效果显著且无毒副作用。这些药物和保健产品专为静脉曲张设计,具有高效且安全的特点。其开发的药物旨在预防及缓解褥疮,并已验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该药物无毒且处理效果显著,能有效预防并缓解褥疮症状。
乙酰壳糖胺在制药领域的抗肿瘤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从实验室研究到动物试验,再到人体临床试验,均证实其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特别在转移性疾病的处理中,通过优化给药方案,展现出良好的临床效果,为肿瘤提供了新的选择。
乙酰壳糖胺在物理或化学因素导致的非特异性炎症方面展现出显著效果。临床研究表明,该化合物不仅能有效控制炎症症状,还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未观察到明显副作用。这一特性使其成为非特异性炎症处理的理想选择。
乙酰壳糖胺的组合物广泛应用于皮肤调节、免疫增强及组织生长领域,具体包括促进抗衰老效果、加速伤口愈合以及促进干细胞成熟。它不仅能调节皮肤状态,对抗衰老,还能助力伤口快速愈合,并发出促进干细胞生长的信号。
关于乙酰壳糖胺在处理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局部损伤及其症状的药物中,其效果高达90%,显示出良好的效果。它不仅能有效应对局部损伤,还能缓解由感染引起的多种症状。
在癌症研究中,乙酰壳糖胺展现出显著的抗癌潜力。通过动物、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系统实验,证实其能增强TRAIL(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在非小细胞肺癌处理中的效果。研究表明,这种协同作用机制可显著提高肿瘤细胞对TRAIL的敏感性,为肺癌提供新的策略。
乙酰壳糖胺还被用作肛周疾病的辅助药物,通过稳定细胞溶酶体来加速组织愈合并预防感染。它在肛周疾病的处理中,不仅促进了组织的愈合,还有效预防了感染的发生。
新材料应用
在药物缓释系统中,乙酰壳糖胺可以作为载体材料,通过与泊洛沙姆(Poloxamer)等其他组分的复合,形成具有特定药物释放特性的水凝胶。这种复合水凝胶不仅能够提供良好的药物负载能力,还能通过调节其物理化学性质来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
聚乙酰壳糖胺在生物医用材料领域展现出良好性能。通过湿法或干法纺丝工艺,可加工成纤维、薄膜等多种形态。其优异的酶降解性能和水解稳定性,使其特别适合用于制备可吸收性手术缝合线和其他手术用品,在医疗器械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聚乙酰壳糖胺作为新型止血剂在医疗领域获得广泛应用。通过化学成分分析、光谱技术和电镜表征,证实其具有独特的β-三级结构和优异的生物相容性。以SyvekPatch和RDH为代表的止血敷料在外科手术和创伤止血中表现出显著效果。
作为乙酰壳糖胺的聚合物,甲壳素在实践中显示出良好的处理效果。研究发现,采用甲壳素海绵、棉片、片状材料及甲壳素-NWF等不同剂型,能有效处理创伤、脓肿、手术缺损和疝气等症状。临床数据显示,使用甲壳素海绵的病例中有89.5%达到良好愈合效果,且所有病例均未出现不良反应。
食品应用
乙酰壳糖胺在食物过敏和食物敏感症的处理中展现出独特价值。研究证实,通过定期补充处理剂量的乙酰壳糖胺,能有效维持胃肠道屏障的完整性和功能,显著缓解食物过敏症状。这一发现为健康食品和膳食补充剂行业开辟了新的应用方向。
乙酰壳糖胺在食品饮料行业作为功能性甜味剂备受关注。除了具有调味作用外,研究发现其还具有显著的抗炎效果。这种多功能特性使其在功能性食品开发中具有独特优势。
乙酰壳糖胺作为葡萄酒添加剂具有重要价值。实验证实,其能将葡萄酒中的有害物质(包括酒精)降低95%以上,显著提升葡萄酒的食用安全性。这一发现为提高葡萄酒品质和保护消费者健康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
作为啤酒添加剂,乙酰壳糖胺展现出显著的保健功效。研究证实,其能有效降低啤酒中有害物质(包括酒精)的危害,控制效率高达95%以上。这一发现为提升啤酒产品的健康安全性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
使用案例
芊纪柔品牌推出了含有乙酰壳糖胺的精华液产品,还包含多种其他成分,如烟酰胺、水解透明质酸钠、透明质酸钠等,它们共同作用于保湿、抗氧化、抗糖化、紧致等多重功效。产品中还添加了1,2-己二醇作为保湿剂,对羟基苯乙酮作为抗氧化剂,甘油作为保湿剂,凝血酸作为舒缓成分。整体而言,芊纪柔乙酰壳糖胺精华液是一款以保湿和修护为主要功效的面部精华液产品。
OZZIESU澳琦素乙酰壳糖胺精华液除了含有乙酰壳糖胺这一活性成分外,还包含以下成分:烟酰胺作为保湿剂和抗氧化剂、肌肽作为保湿剂和抗氧化剂、对羟基苯乙酮作为抗氧化剂、己二醇作为保湿剂。乙酰壳糖胺在产品中主要承担保湿剂和皮肤调理剂的角色,具有保湿和修护的功效。这款精华液以保湿和抗氧化为主要功效,同时具有修护和抗糖化的作用。
瑞蒎乙酰壳糖胺啫喱含有乙酰壳糖胺作为其主要成分之一。还包含多种其他成分,如泛醇、透明质酸钠等,这些成分共同作用,提供了保湿、抗氧化、舒缓和抗衰等多重功效。此外,产品中还含有如1,2-己二醇等保湿剂,以及丙烯酸(酯)类/异癸酸乙烯酯交联聚合物等成膜剂和乳化稳定剂,共同构成了这款多效合一的护肤啫喱。
CERBEB品牌推出了含有乙酰壳糖胺的水光液产品。包含多种成分,如丁二醇、烟酰胺、水解透明质酸钠、1,2-己二醇等,它们共同作用于保湿;对羟基苯乙酮具有抗氧化功能;透明质酸钠除了保湿外,还具有舒缓、抗衰和修护作用;甘油作为保湿剂;凝血酸具有舒缓效果;丙二醇、甘草酸二钾、甘油葡糖苷等成分也发挥着保湿和舒缓的作用。此外,产品中还含有贻贝提取物、寡肽-1、肝素钠、DNA钠等成分,它们具有抗氧化、舒缓、修护、抗衰等多重功效。CERBEB乙酰壳糖胺水光液是一款以保湿和修护为主要功效的护肤产品,同时具备抗氧化和舒缓等附加功能。
花能品牌推出了含有乙酰壳糖胺的产品--花能灰姑娘乙酰壳糖胺钙水。这款化妆水/爽肤水还包含多种成分,如氯化钙作为增稠剂、皮肤调理剂和黏度控制剂,羟乙基脲、海藻糖、甘草酸二钾、PCA钠和1,2-己二醇作为保湿剂,对羟基苯乙酮作为抗氧化剂,以及EDTA二钠作为螯合剂。这些成分共同作用,赋予产品保湿、收敛、舒缓和抗氧化等多重功效。。
参考文献
1. Ulrich Speck, et al. Use of N-acetylglucosamine for the therapy of degenerative joint disease and related diseases. mag(1989)
2. Qiwang Xu, et al. Use of N-acetyl-D-glucosamine in the manufacture of pharmaceutical useful for treating cardio-cerebrovascular anoxemia. mag(2006)
3. Qiwang Xu, et al. Use of N-acetyl-D-glucosamine in the manufacture of pharmaceutical useful for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sexual disorder. mag(2006)
4. US A, et al. Use of n-acetyl-d-glucosamine in the manufacture of pharmaceutical useful for adjuvant treatment of perianal disease technical field. semanticscholar(2017)
5. Qiwang Xu, et al. Use of n-acetryl-d-glucosamine in treating and controlling non-specific inflammations caused by physical or chemical factors. mag(2007)
6. Lavin Aliasgharlou, et al. Nanostructured Lipid Carrier for Topical Application of N-Acetyl Glucosamine.. Advanced pharmaceutical bulletin(2016)
7. Luigi Rovati, et al. N-acetylglucosamine for treating degenerative afflictions of the joints. mag(1969)
8. Tanvi Jain, et al. D-Glucosamine And N-Acetyl D-Glucosamine: Their Potential Use As Regenerative Medicine. CHITIN AND CHITOSAN FOR REGENERATIVE MEDICINE(2016)
9. Qiwang Xu, et al. Compound antibacterial drugs comprising n-acetyl-d-glucosamine. mag(2007)
10. John A Bohlmann, et al. N-acetyl-D-glucosamine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N-acetyl-D-glucosamine. mag(2004)
11. Ruey J Yu, et al. Topical composition comprising n-acetyl glucosamine. mag(2000)
12. Y Okamoto, et al. Application of Polymeric N-Acetyl-D-Glucosamine (Chitin) to Veterinary Practice.. Journal of Veterinary Medical Science(1993)
13. JN Vournakis, et al. Isolation, Pur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oly-N-acetyl Glucosamine Use As a Hemostatic Agent.. Journal of Trauma-injury Infection and Critical Care(2004)